搜尋結果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搜尋結果

搜尋結果

摘要

過去文獻認為,地方民意代表採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SNTV)的選制較重視選人不選黨,但由於地方政治人物的屬性多元又相互關聯,本研究以縣市議員選舉為例,採用網路調查結合聯合實驗設計,可區分出選民在投票抉擇時哪些個人屬性較重要;另一方面,代表正面黨性的政黨認同影響雖然仍有其解釋力,但「負面黨性」又是如何影響投票抉擇近來頗受討論,選民有無負面黨性與候選人個人屬性偏好的交互影響,更是本文關心的焦點。
本研究發現,多數臺灣選民心中偏好的地方民意代表個人屬性是較年輕、有政治經驗、未涉貪腐、在地人、學歷不低,卻不見得討厭政二代。若加入負面黨性的觀點,對選民的投票行為可以得到更充足的解釋,意即負面黨性使得大多數選民對地方民意代表的政黨標籤仍是敏感的,而不只是單純進行真誠投票,有人甚至會因政黨標籤投給涉及貪腐的候選人;另無特定政黨傾向的選民中,討厭泛綠的比例高於討厭泛藍,此應是目前執政黨的警訊。本研究對於政黨在地方選舉的提名策略亦具啟發性,能夠了解不同黨性族群的期待,推出迎合民眾偏好的候選人,適可促進民眾更積極參與地方選舉投票。

摘要

民眾對國民黨、民進黨兩個主流政黨的不滿,一直是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的政治現象。本文以反政黨情緒為研究主題,嘗試探討此一政治態度在我國的分布情形、人口特徵,以及可能造成的政治後果。參酌相關文獻與盱衡我國政治情況,本文設計了政治清廉、選舉公平、執政能力、民意反映等四道題目,以測量台灣民眾的反政黨情緒。研究主要採用電話訪問法,針對年滿20歲的台灣民眾為調查母體,共計成功訪問1,208個有效樣本。本文主要研究發現分述如下。第一、在四道測量反政黨情緒的題目中,僅在執政能力一題,多數民眾對政黨呈現正面的評價;相對地,在政治清廉、選舉公平、民意反映等三題,多數民意皆對政黨表現持負面看法。第二、關於反政黨情緒者的人口特徵,研究顯示,年紀輕、教育程度高、白領階級、居住於城市者,會傾向具有較高的反政黨情緒。第三、反政黨情緒在政治參與、政治支持兩個層面呈現不一的效果。在政治參與的層面,反政黨情緒愈強的民眾,愈對政黨所舉辦的各項活動沒有興趣,愈不會去投票,投票時也愈不會以政黨為投票對象的參考。在政治支持的層面,反政黨情緒對民主滿意呈現顯著的負面效果;不過,反政黨情緒對於政黨正當性、民主支持的影響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此一結果與現今多數西方民主所呈現的情況類似,亦即反政黨情緒雖已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政治現象,但其存在仍不至於動搖現有政黨政治與民主政治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