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搜尋結果

搜尋結果

摘要

邇來,隨著「民主倒退」(Democracy backsliding)受到學界關注,在民主化研究的領域中,「威權懷舊」(Authoritarian nostalgia)儼然成為一項聚焦於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發展的新興研究議題。由於「懷舊」屬於民眾的情緒因素,本文有別於以往將威權懷舊視為政治態度之研究,重新梳理心理學上懷舊的相關研究,將其與既有威權懷舊概念結合,初步提出威權懷舊三項重要特質,分別是「理想化」(idealized)、「不受時間限制性」(time-unrestrictive),以及「可建構性」(constructive)。在實證研究方面,本文擇取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在2015年與2023年執行的兩波全國民意電話調查,觀察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任政府期間,比較民眾威權懷舊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臺灣民眾在經濟社會方面的威權懷舊情結較政治人權方面明顯。其次,數據證實,民眾的年齡、政黨認同,以及政治功效意識是影響其威權懷舊態度的關鍵:年齡較長或政治功效意識較低者,傾向抱持懷舊心態;在政黨認同方面,泛藍支持者在民進黨執政時明顯具有懷舊傾向,而泛綠認同者則認為當前政府施政表現較威權政府更佳,顯示臺灣政黨政治在威權懷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再者,作者基於前述概念,提出新的測量指標,期許在概念和實證發現能為威權懷舊開拓更為寬廣的學術領域。

摘要

邇來,在民主化研究領域中,「威權懷舊」(authoritarian nostalgia)儼然成爲一項新興的研究議題。本研究以此觀點切入,探討台灣民眾對於當代政府與蔣經國政府施政的比較評價。作者擷取「2002年至2004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II):民國九十二年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民調案」資料,利用「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將施政評價區分爲「自由與民主」和「安定與均富」兩個面向,並以「迴歸模型」(regression models)進行檢證。實證結果印證本文所提出的威權懷舊研究假設:經歷民主轉型之後,民眾對於當代政府與蔣經國政府的施政評價,基於不同的政治與社會議題而呈現顯著差異。相較於蔣經國執政時期,約七成四民眾認爲當代政府在「自由與民主」方面有所進步,然而亦有近六成民眾認爲在「安定與均富」方面較爲不足。其次,教育程度較高、政治知識較爲豐富、台灣人認同者、偏向台獨立場,以及泛綠認同者傾向認爲,現今政府在「自由與民主」方面有較佳的施政表現。相對地,在「安定與均富」方面,大陸各省市人、中國人認同者、偏向統一立場,以及泛藍認同者則認爲,當前政府的施政作爲顯然亟待改善。在結論中,本文摘述實證分析要點,並提出威權懷舊的研究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