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瀏覽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期刊瀏覽 navigate_next 歷期出版 navigate_next 第三十一卷第一期 navigate_next 廢票為何發生?兼論臺灣選舉無效票之空間效應,1992-2008

廢票為何發生?兼論臺灣選舉無效票之空間效應,1992-2008

  •  鄧志松、吳親恩、柯一榮
  •  2012年11月  

    19卷 2期

     

    頁:71-100

  •  10.6612/tjes.2012.19.02.71-100

摘要

有關選舉無效票(即廢票)的研究很少,主要原因是無效票比率通常不高,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不大;而且無效票一般被視為是「疏失」造成,並非選民「意志」的表現,因此很少人探討其發生的原因。作者考察我國1992至2008年,37個不同類型的選舉,結果發現無效票率的空間分布並非隨機,且有一定的模式。不同類型的選舉,無效票率的高低有跡可尋,代表無效票率其實是可以被解釋的,其背後有社會與制度因素存在。經由無效票率的追蹤分析(panel data analysis)後,發現選舉法規、選舉複雜程度、選舉受重視程度、選舉年度及經社背景變數(教育年數、老年人口、人口密度比及原住民人口比例),約可解釋34%之無效票率變異。作者進一步以空間迴歸模型探討,發現無效票率存在正向之空間自相關情形,部分地區則有明顯空間異質現象,極有可能是該地區民眾長期對政治冷漠使然,如果我們要提昇民主的內涵,則這些無效票率特別高的地方值得關注。